通向热量计大师之路 Vol.4

接下来让我们测量蛋白质和化合物。由于暂时不知道亲和力,我们将蛋白质设为10 μM,化合物设为100 μM,并按照通常的方法进行测量。

曲线没有呈现S形。我是不是设错了浓度…每次滴定时的稀释热几乎相同,DP值为0.015 μcal/sec,很小。此外,比样品最后一次滴定时的热量还小。也就是说,样品的生热量非常小。这样直接相减是否可以…

中村,你好像遇到麻烦了。

深田老师,是的。我测量了蛋白质和化合物,但没有画出S型曲线,而且获得的热量似乎非常小。

是这样吗,中村,你在测量前用过模拟软件吗?

啊,您之前提到的iTC200控制软件附带的那个吧。对不起,我没有用过…

手册上有记载哦,您可以看看P.39。

好的,我会看看。

此外,这次测量的样品似乎亲和力较弱。

是的,可能是几μM。

你的浓度是怎么设定的?

我将蛋白质设为10 μM,化合物设为100 μM。

假设KD为5 μM,尝试模拟一下情况如何?

哦,呈现S形。不过浓度设得比我用的高。

是的,这是模拟软件推荐的浓度。那用你设定的浓度模拟一下怎么样?

因为我用了10 μM的蛋白质和100 μM的化合物…

噢!没有呈现S形!

是的,当预见KD时,这样先模拟确认,再测量更好。

原来如此,模拟软件真方便!

那么有个问题。这是牛碳酸酐酶与结合的小分子Sulfanilimide和AMBSA的ITC测量数据,你怎么看?

上面的Sulfanilimide图看着像是S形,但下面的AMBSA图似乎是直线,没有呈现S形。

是的。那么为了使其呈现S形,该怎么做呢?

嗯…之前降低浓度导致无法呈现S形,所以提高浓度对吗?

对了。顺便说一下,Sulfanilimide的KD大约是8 μM,AMBSA是10 μM。

可以模拟一下。

之前图中的浓度未能呈现出充分的S形。不过,老师,模拟结果中小瓶的浓度较高。如果无法配制出这样的浓度,应该怎么做呢?

中村,你还记得C值的设定范围吗?

设定范围?

请再看一下手册。写着什么范围是理想的?

哦!?理想范围是5~250,允许范围是1~1000。(请参见简明手册P.7~8)

没错。模拟软件中可以更改C值。可以模拟使用已经配制的样品浓度进行测量的情况。

原来如此!这是实验设计,对吧?

没错。那么中村,未来可能需要测量亲和力更低的化合物,我会告诉你测量和分析的要点。

好的!请多多指教!!

看这些数据,中村,你怎么看?这是蛋白质和片段的相互作用…

没有呈现S形,所以通过提高浓度来进行测量对吗?

假设这个实验结果是小瓶的蛋白质浓度为30 μM,而片段为3 mM,那么会怎样?

什么?片段浓度这么高吗?而小瓶的蛋白质浓度不是很高…

那再看看手册。P.9.。针对亲和力弱于100 μM的实验系统设计。

没有呈现S形。

对,亲和力很弱时,呈现S形的浓度设置可能很困难。可以模拟一下吗?

哇!1 mM的蛋白质是不可能的!!

是的,所以此时,按照手册,将蛋白质浓度设为预测的KD的1/5~1/100,且保证10 μM,滴定样品浓度为KD的10~50倍达数mM,后期滴定中使蛋白质完全饱和。看看前面数据的规范化曲线的横轴,是否看到值很大?

是的,但这样不会呈现S形…

是的,目前状态下无法求得结合比和焓变。这时需要在分析上做些调整。

一些调整??

是的,手册中写着,进行“假设结合比的”分析。如果样品呈现1:1结合,理论上认为结合比为“1”可以吧?

理论上应该是这样…

在拟合时结合比是S形曲线的中点,输入初值为“1”并取消“Vary?”勾选,这样可以设定为常数。解析软件将此作为曲线的S形拟合部分使用,变曲点处为一个摩尔比为1的位置,模拟出S形,结果求得KDΔH

真是这样啊!

这有个前提是,样品浓度100%活性,请注意。

好的!

通过这些中村便能够实际测量样品,学到了针对不同特性的样品准备、测量和分析方法。当出现异常反应时,不要强迫解析,请考虑其下特征以及可能原因。
接下来我们介绍异常数据的解释和应对方法。

【博客附记】
你觉得ITC咨询最多的问题是什么?答案是“滴定注射器清洗时溶液无法流动”。这个解决方法在热量计大师之路 vol.2中提到。

滴定注射器玻璃的损坏、滤波管适配器的连接不良、O-ring的老化,最近还出现另一种故障原因。

那是洗涤模块背面的滤网堵塞。

通过更换此滤网,可以解决问题。如果根据“MicroCal iTC200滴定注射器无法流动清洗水时的处理方法”指示未见改善,请更换此滤网。系统发货时附有滤网。

但系统发货时间可能导致滤网在洗涤节点内部看不见,这种情况下请联系我们技术支持。

如有问题或咨询请访问这里≫

这篇文章可能已被自动翻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