激光衍射和散射粒径分析仪中常见”奇怪数据”的原因及应对方法

大家好!
这次,我们来讨论一下在激光衍射和散射型粒径分布测量设备中常见的“奇怪数据”的原因及其应对方法。

参考文章

案例1:测量上限出现的异常峰值

当测量上限出现异常峰值时,可以考虑以下原因和对策。

光轴偏移

由于设备光轴偏移,透射光进入了非原计划检测器。应对措施是重新调整光轴。

有机溶剂的温度不均导致的“模糊”

尤其是有机溶剂,由于温度不均造成光散射,导致异常峰值的出现。对策是在测量前,要让分散介质在测量室的温度下稳定数小时。

案例2:超过100μm的异常峰值

当超过100μm的异常峰值出现时,可以考虑以下原因和对策。

泡沫混入

通过改变搅拌速度、界面活性剂的种类和浓度,可以减少泡沫的混入。

聚集物

由于大颗粒聚集,可能出现异常峰值。增加超声波分散的强度或时间,或者在前处理时进行超声波处理,可以减轻聚集物的影响。

案例3:亚微米到几十微米峰值成双峰或三峰

当亚微米到几十微米的峰值出现双峰或三峰时,可以考虑以下原因。

米氏散射理论值不平衡

分布宽度增大时,峰值可能会不平衡。对策是更改计算条件或通过图像型粒径分布测量设备进行确认。

样品自身具有多个峰

如果样品自身包含多个粒径,也可能出现多个峰。

案例4:测量1微米以上样品时,亚微米出现大峰值

在测量1微米以上的样品时,亚微米出现大峰值时,可以考虑以下原因。

主样品对后方检测器的散射光

通过后方光的进入,造成误识别为微小粒子。

理论限制

由于纳米颗粒的散射光弱,且1微米以上的颗粒散射光强,因此难以判别纳米颗粒的存在。对策是通过增加折射率的虚数光(吸收率)进行计算来应对。

案例5:测量中,粒径变大,散射光变弱(透光率上升)

当粒径在测量中变大,散射光变弱时,可以考虑以下原因。

样品溶解

样品中小颗粒优先溶解,粒径分布向大方向偏移。对策是使用不溶解的分散媒。

聚集的进展

因搅拌或循环导致颗粒凝聚。对策是更换分散媒,或者使用适合高浓度的测量池直接测量原液。

以上是关于激光衍射和散射型粒径分布测量装置中常见“奇怪数据”的原因和对策。在使用设备时,把这些原因和对策牢记在心,以确保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。

如果遇到问题,请随时联系我们。

解决测量时的常见疑虑!Mastersizer 3000+

Mastersizer mastersizer + aero s dark blue 1 019 rubinebk

问题1:方法(测试方法)的设定与优化困难
问题2:不同型号、厂商设备间差异困扰 
问题3:经验值差异影响测量结果
问题4:希望对测量结果持有信心

在这里详细解释。

这篇文章可能已被自动翻译